首页>佛山市农业农村局>政务公开>计划总结

佛山市农业农村局(市农管办)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来源:佛山市农业农村局 日期:2023-01-19 15:28 编辑:佛山市农业农村局 分享至: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佛山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的奋进之年。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工作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精准发力,全市“三农”工作再创新局面,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429.72亿元,同比增长7.1%。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粮食生产、生猪养殖、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东西部协作省下达协议年度分解指标任务等全面完成,“三无”船舶整治清零任务提前2年完成,2021年度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我市获评“优秀”等次。一些新思路、新举措落地出成效,在全国率先推进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在全省率先成立预制菜产业联盟,全国首个水产品预制菜价格指数保险产品落地我市。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改革,谋划建设佛山市农村集体“三资”智慧云平台,迈开争创全国一流步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基层社会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屠宰环节风险监测、兽药质量监督等工作获省农业农村厅肯定。

  (一)全面提高农业发展质效,佛山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体系不断完善

  以一个发展规划、一个实施意见为统领,三个专项政策为配套,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创新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工作部署,引导产业集聚和融合发展,构建起“农业+多业态”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一是农业新业态发展迅速。抢占预制菜发展赛道,引入大企业、大资本,推动新国通预制菜园区、均健水产加工园、粤黔生鲜数智生态港、半岛高端预制菜及休闲食品智能生产项目等落地。首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大会落户佛山。深挖现代农业和公共休闲功能融合潜力,启动建设5个大型示范性农业公园,禅城区生态菜园项目顺利立项。

  二是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开局理想,已改造3.92万亩,正在改造6.66万亩,面积占年度任务比例的106%。探索出“园区化”集约改造、专项债托底融资等建设与招商相得益彰的改造模式,南海区出台土地连片集约开发奖励政策,成功吸引恒兴水产、大峰水产等行业龙头企业入驻。7个省级示范性美丽渔场启动建设。顺德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我市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增至14个。

  三是产业载体再迎突破。新增创建1个国家级、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主导产业及预制菜新产业全覆盖。佛山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启动5项重大科研任务。我市与省农科院共建高水平广东省农业科技示范市,年度实施项目32个。全市认定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6家,农业产业化发展“领头雁”作用进一步发挥。

  四是种业振兴成效明显。高明新广农牧公司入选国家畜禽种业阵型企业名单,“广明2号”白羽肉鸡新品种推广数量达50万套,白羽肉鸡育种研发基地项目顺利开工。“雄鳢一号”获评2022年国家水产新品种。广东梁氏水产种业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入选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水生资源保护和管护有序开展,放流西江流域经济鱼种、特色鱼种等鱼类846.5万尾,鼋保护和繁育稳步推进。

  五是金融支撑持续增强。创新农业保险政策体系,年度实现保费收入3.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5%,增长率居全省前列。全年发放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等涉农贷款超200亿元,年度发行乡村振兴领域专项债17.26亿元,申报2023年乡村振兴专项债资金140亿元。

  六是农业数字化、智能化加速推进。启动“一网统管”农业农村专题建设,规划建设农业统计等13个子专题。积极推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数字农业应用,规划及启动数字农业建设项目20个。碧桂园三水万亩智慧农业园、吉田村试点开展无人化农场建设,高明(富硒)丝苗米产业园探索实施水稻耕、种、管、收全产业链智能服务。

  (二)全力挖掘稳产增产潜力,粮食和农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树牢农业“压舱石”思想,落实“藏粮于地”战略,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迈上新台阶。

  一是实现粮食稳产高产。全年播种粮食14.014万亩,其中大豆0.1181万亩,粮食产量4.9508万吨。顺利完成2.3268万亩高标准农田验收、启动0.754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6427亩连片撂荒地复耕。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率达84.5%以上,夏播耐热甜玉米“佛甜10号”等新品种持续推广。

  二是优化“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家、市级“菜篮子”基地3家,累计认定市级“菜篮子”基地73家、省级“菜篮子”基地21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7家。推广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新增9家企业获评省级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顺德区、高明区等4家新(改扩)建大型现代化示范猪场顺利投产。全市培育绿色食品1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5个,“粤字号”农业品牌产品10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8个,顺德鳗鱼入选首批国家级农业品牌精品。顺德区勒流街道稔海村、三水区新安街道青岐村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

  三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扎实开展“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行动,进一步强化基层监管能力及监测体系建设。狠抓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立佛山市水产品质量安全联盟,探索“农安码”监管模式。落实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2022全市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开证主体6181家,位居全省第一,开具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30.3万份。全市年度农产品定量检测总体合格率98.7%。

  四是强化农业综合执法。组织开展打击私屠滥宰、农资打假等专项执法、联合执法行动24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1.12万人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96宗。全市1010艘渔船完成更新改造,400余艘渔船完成减船转产。清理拆解“三无”船舶2338艘,纳入乡镇监管859艘,在全省率先实现“三无”船舶清零。

  (三)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岭南特色精美农村加快形成

  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同步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打造具有佛山辨识度的新时代和美乡村,加快实现“全域共美、全域成景”。

  一是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检查,年度检查244个行政村,推动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全市累计完成田间窝棚整治2.76万个,建成农村“四小园”2.07万个,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99.03%,治理率98.98%。全部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82.21%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二是提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水平。深入推进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禅城区“禅乡城韵”、南海区“梦里水乡”、南海区“有为水道”、顺德区“水韵凤城”、高明区“凤鸣朝阳”金色丰收段、三水区“西江十里画廊”等6条示范带精华段建设效果初步显现。出台示范带建设三年提升行动方案,推进示范带扩面提质。

  三是推动美丽经济进一步释放。配合组织开展“广东乡村休闲体验季”活动,为我局首次组织发放消费券,吸引192家商户参加,8批次消费券累计核销金额72.17万元,带动消费金额326.97万元,参与活动商户数量和核销金额均居全省地市前列。新增2镇、5点获评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累计获评中国美丽乡村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省级示范镇、点25个。

  (四)全面加强乡村治理,营造农村稳定安宁的良好环境

  始终坚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作为根本目的,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改革,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推进善治乡村建设。

  一是强化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新增5镇、28村(社区)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单位。全市共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区1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7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86个。我市3个乡村治理案例入选广东省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入选数量居全省各市前列。

  二是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统筹佛山市农村集体“三资”智慧云平台建设,推动农村“三资”实行在线实时监管、全周期闭环管理,三水区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全市系统平台建设申请立项并开展交易系统试用工作。以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数据库为基础,搭建农村宅基地数字化管理系统,全市各区逐步推进宅基地数字化。

  三是不断发挥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主体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制度管控、村民自治、政策激励有机融合,督导考核与激励鞭策并重,有效营造了农民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的氛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工作“比学赶超”争先奋进的共识不断形成。继续实施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计划,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超1000人次,农业从业人员培训超1万人次。开展乡村工匠职称评审,我市申报人数居全省前列。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市共举办庆祝活动6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200万人。举办第十六届佛山市农业良种良法展示推广月暨第二十一届广东种业大会佛山分会场活动,展示品种667个、先进农业技术10项。组织企业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种农业展销博览活动,多形式举办“云上花市”“预制菜展示展销”等线下线上活动,不断加强联农带农、产销对接的纽带和桥梁建设。

  四是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宣传,突出重点抓好渔民、渔船和涉农企业的防控指引。全市农村疫情防控开展检查4199次、检查覆盖场所2.6万个。积极落实防疫“新十条”,有序抓好农业生产和稳产保供主责主业。

  五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应急三防工作。各级人员参加市三防指挥部联合值守812小时,积极引导灾后复产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我局荣获佛山市“2022年三防工作表现突出单位”荣誉称号。全年农业农村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涉农领域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五)全力推进对口帮扶协作,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跃升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东西部协作结对贵州省黔东南州15个脱贫县,驻镇帮镇扶村结对帮扶53个重点镇。东西部协作省下达协议年度各项分解指标全面完成,省内驻镇帮镇扶村“五个提升”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高明革命老区帮扶持续有力推进。

  一是做好对口帮扶贵州省黔东南州15个脱贫县工作。市区镇三级财政援助资金到位8.0659亿元,实施协作项目405个;选派党政干部37名、专技人员434名,接收黔东南干部40名、专技人员263名;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166家、投资金额49.19亿元,实施产业项目170个;帮助销售贵州农副产品32.16亿元;帮助黔东南农村劳动力6.88万名就业。

  二是深入推进省内帮扶肇庆、云浮两市53个重点镇工作。协助帮扶53个镇整治撂荒耕地3.47万亩,53个镇争取发放银行金融贷款8.76亿元。共帮助销售结对帮扶镇各类农特产品4.01亿元。已累计实现与结对帮扶53个镇开展村企结对447对,学校结对48对,医院结对38对。经部分监测户消除返贫风险后,53个镇现有防返贫监测户187户829人。

  三是推进高明革命老区乡村经济发展特别帮扶。积极推进落实《佛山市高明区推动革命老区乡村经济发展三年(2021—2023年)行动计划》,下达1亿元市级扶持资金,审批通过2.14亿元年度乡村振兴建设项目资金,涉及项目275个。“万亩稻田”“万亩坚果”“凌云花谷”等高明革命老区经济发展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六)全面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敢作为善作为活力不断迸发

  在建设模范机关上持续发力,突出工作重点、丰富活动载体、强化工作措施,全面提升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培育乡村振兴的“闯将”“尖兵”。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创新学习形式,提高学习实效。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压紧压实党组党建主体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创新开展“强农先锋”党建品牌创建、“下基层、走基层、办实事、解难题”等专题活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阵地,农业农村领域未发生意识形态领域问题。

  二是充分发挥市委农办统筹协调职能。修订完善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全面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组织开展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进一步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制定《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实施意见》等乡村振兴方案,落实落细中央一号文件及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全面构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三是提升机关运行效能。2022年发文数量同比下降6.3%,提案、议案办理代表委员满意度100%,月度市长直通车考评我局均获满分。依法行政工作水平有效提升,年度新出台部门规范性文件5件,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评估23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打造“放心农资下乡”等特色普法品牌。

  四是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扎实做好干部招录、晋升、轮岗等工作,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组建局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后备队,全年共派出342人次党员干部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举办专题业务培训班、农管办全员培训等活动,干事创业活力进一步激发。市农科所派出的植物保护“轻骑兵”小分队入选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十大先锋队伍;我市代表队获全省乡镇检测队伍大比武珠三角组农残组团体第一名、畜残团体第二名,在《广东省动物防疫条例》知识竞赛团体中夺魁,在广东省动物检疫检验员职业技能竞赛荣获团体二等奖;李湘妮同志获“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等。


二、2023年工作部署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市农业农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部署,根据郑轲书记在市委常委会上明确的农业农村十项重点工作,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高水平推进佛山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充分发挥党委农村工作部门作用,加强市委农办统筹协调职能,当好“三农”工作参谋助手

  一是加强乡村振兴统筹力度。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全面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的统筹谋划,把市委布置的重点工作写进本年度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明确“五大振兴”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强化部门合作、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抓好落实。

  二是压实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严格按照文件明确的相关要求及权责,要用好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挥棒,压实各方责任,加强督导考核,推进乡村振兴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撂荒地复耕复种水平,保障粮食安全稳定供给

  一是保障粮食生产稳定。优化完善粮食补助政策,构建符合佛山实际的粮食生产体系,围绕粮食生产开展适度规模化经营。指导各区做好撂荒耕地认定,提升撂荒地复耕复种水平。建立高标准农田信息化数据库,有序推进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化。

  二是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做好两年一度的迎检工作,推动各生产基地提质扩量。加快推进三水区扬翔现代化生猪产业园等生猪保供重点项目建设,推广高效省地的多层楼房智能化养殖等新模式,加强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三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市农管办各业务版块专项执法职能作用,提升农业执法规范化水平。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贯,推动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落实,开展农产品产地溯源试点工作。做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加强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确保全市农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三)积极推进鱼塘标准化改造,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培育壮大现代都市农业

  一是加快农业新业态发展。办好首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在预制菜产业园建设、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创建和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同步发力,推动大农业、大食品、大健康产业共同发展。提升都市农业公园建设质量,加快5个大型示范性农业公园建设,带动建成一批具有“佛山味道”的市级农业公园。组织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介活动,打造一批精品路线。

  二是做大做强农业拳头产业。持续推进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启动2023年度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加快7个以上省级示范性美丽渔场建设。申报创建中国锦鲤名城,推动锦鲤良种场创建,争取举办锦鲤国家级赛事,推动我市观赏鱼产业提档升级。做优做强花卉产业,引导花卉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高花卉苗木市场竞争力。

  三是以载体建设为主抓手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用好已获批的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牌子,抓农业载体建设,抓项目落地。以“园区化”思维开展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吸引有实力的国有资本、社会资本、专业大户投资,实现鱼塘集约化,规模化建设。为传统农业向科技化、智慧化发展提供基础。同时,乘佛山预制菜加快发展、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这两股东风,推动农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联农带农,有数字有税收。

  四是提升农业数字化、科技化水平。统筹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发展,建设“三农”大数据平台。发挥科研院所、科技团队作用,探索建立“科技+市场”“科技+运营”“科技+资本”农业科技发展模式。加强生物育种创新和产业化,加快白羽肉鸡育种研发基地建设,支持“广明2号”品种推广。

  五是确保要素支撑坚强有力。修改完善农业龙头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强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联农带农能力建设。落实省新一轮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方案,探索建立政、银、保、担、投多方合作机制。加强农业人才培育,年度培训农业从业人员1万人、培育高素质农民1000人。进一步发挥好市农科所、市农检中心职能作用,加强农业现代化技术保障,探索开展“学生走进农科院,农业专家进校园”等科普活动。

  (四)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一是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改革落地见效。严格按照既定的时间表,锚定全国一流目标,全力推进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改革工作,建设集体“三资”智慧云平台及相关制度建设,推动我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走在全国前列。

  二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稳妥推进宅基地改革,全面摸清农村宅基地和住宅现状底数,继续推进宅基地数字化管理,推进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介乡村治理典型经验做法,营造基层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五)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切实补强乡村建设短板。制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抓好农村厕所管理、田间窝棚整治、“三线”整治、“四小园”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6项重点专项工作,力促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是强化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启动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三年提升行动,推动五区新建示范带9条以上,全市建设示范带15条以上。继续推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持续壮大美丽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队伍。

  (六)扛牢政治责任,完善相关制度管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深入开展东西部协作。科学谋划、铺排东西部协作年度任务,确保东西部协作工作取得效果。特别要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做好企业投资落地。稳步推进消费帮扶,结合黔东南州特色资源,拓宽消费帮扶渠道。做好劳务稳岗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和稳定增收。

  二是抓好省内驻镇帮镇扶村。通过设立防返贫监测帮扶项目、落实“万企兴万村”村企结对帮扶工作、在帮扶项目建设中开展以工代赈、设立镇村公益岗位、引入乡村振兴帮扶车间等措施开展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七)坚持从严从实,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和三农“铁军”塑造,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一是以抓巡察整改为契机,促“三农”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切实落实好市委第一巡察组开展乡村振兴资金管理使用暨集体“三资”管理专项巡察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以抓好巡察整改为契机,构建“三农”工作长效机制,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水平,强化队伍能力建设,推动佛山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是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组织关怀,团结友善,干事担当,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同事政治素养,业务水平都有提升,培育“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干”的综合型干部,用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视野为“佛山现代都市农业”破题立功。进一步发挥好工青妇组织、“青年沙龙”等平台的沟通交流作用,举办演讲比赛等活动,丰富机关文体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干部理论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构建完善学习互助、共同提高的交流平台,凝聚团结奋进的力量。要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为目标和导向,加强机关内部制度建设,锤炼干部“干事、干净、干练”的务实作风,激发队伍比学赶拼争上游的精气神,不断提高团体作战能力和履责尽职能力。

  三是切实加强机关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聚焦主责主业强党建,打造“严明型”“高效型”机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切实加强涉农领域宣传引导工作力度加强舆情监测,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坚持人岗相适应,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做好公务员招录、选拔晋聘等工作,围绕发展选人、择优选人,继续做好局干部梯队建设,进一批、选一批,坚持有为有位,为优秀年轻干部提供发展平台。






关联稿件:
附件下载: